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在果园省力化的道路上,有八项技术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信息发布者:bluesky
    2018-10-23 22:43:20   转载
    省力化是基础


    撇去表面的繁华,中国果业危机四伏。一方面由于种植面积盲目扩张导致市场“供过于求”,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导致生产成本“节节攀升”。目前,国内规模果园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占到生产成本的60%以上,减少劳动力投入已经成为规模果园能否实现盈利的基础,精致化、标准化、品牌化都必须建立在省力化的基础之上。

    ——清扬


    1、园区规划


    优先选择交通便利的平地建园。不管山地有着光照、排水及土地成本低等优点,但在劳动力成本面前都不值一提。试想一下,在山地果园中,你每年要把几千斤果品从山上扛下来,再把几千斤有机肥扛上去,就能明白“不值一提”的道理。


    如果受地理环境制约,不得不在山地建园,那就优先选择缓坡。如果是陡坡梯田的,务必隔3~5条梯面留出一条可供机械和运输工具进出的操作道。


    平地果园宽行密株,尽量让机械和运输工具能走到每一株树体旁边。什么三角形、梅花状这些“老土”的定植方式你想都别想,土地利用率不是现在应该优先考虑的因素。记住一句话:土地成本是可控的,而劳动力成本是不可控的。


    2、大苗定植


    选用带分枝的两年生大苗建园,可以大幅度压缩果园幼树期,快速收回成本。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带分枝大苗建园,定植第二年就有1000~2000公斤的产量。


    我国的苗木质量较差,但苗圃中生长的果苗总有一部分“霸道”的壮苗,在高度密植的苗圃中,能长成壮苗的肯定有它的“强壮”基因,与普通苗相比,定植后起码能提前1~2年长大成树,结果投产。所以,在采购苗木时务必选择大规格的壮苗,千万不要贪图便宜去采购那些“柔弱”的小苗。


    采用容器培育大苗在园林绿化苗木上应用较多,其实在果树上同样适用。先把一年生苗定植在装有营养土的容器袋中,集中培育1~2年后再移入大田建园。一方面配制的营养土和集中管理均有利于幼树的发育;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大田管理成本,大田空置时期既可以用来种植单年生作物,也可以种植绿肥养地。


    3、生草栽培


    中国农民无疑是最勤劳的,在对待农田杂草的问题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果园也一样,尽管果树高高在上,果农依然喜欢把草连根拔起,生怕它影响了果树的生长。碰巧,草儿又是极其顽强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是,除草就成了果园管理中最大的劳动力支出,起码之一。


    目前,世界水果生产先进国家的果园都采用生草模式,唯有中国的果农仍在锄草。跟套袋一样,我们净做“蠢事”。这里不谈生草栽培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果园小气候、减轻虫害发生、提高果品质量等好处,草是果园生态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土壤微小生物提供安全舒适的栖居环境,我们可以利用草根系的生长以及土壤微小生物的活动,来减少土壤耕作的劳动力投入。


    采用树盘覆盖防草布和行间生草的模式更容易被果农接受。防草布可以防止树盘杂草的生长,节省人工除草的劳动力;而行间生草可以保持良好的果园生态,让果园生草的各种功能得以体现。


    4、无袋栽培


    果实套袋无疑对预防病虫害和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有着显著的作用,但由此产生的劳动力成本也是巨大的。据介绍,2016年山东烟台苹果的平均收购价为每斤1.5元,而每套一个果袋就需要0.15元,包括果袋0.05元、套袋人工0.07元、摘袋人工0.03元,折合每斤成本0.3~0.4元,光一项套袋的成本就占到产值的20%~30%,还谈什么利润。


    即便在机械化水平很高的欧美国家,也没有会套袋的机械,所以在欧美根本没有套袋技术。而在套袋技术的原发地——日本,随着务农人口的不断减少,这项技术也基本被抛弃。现在,全世界也只有中国还在大规模地做这种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的“蠢事”。没办法,谁叫我们还停留在“看脸”的阶段。


    5、限域栽培


    先开1.5米宽,40厘米深的定植沟,沟底铺设波纹管(渗水管)以利排水;然后把添加有机肥后的营养土回填定植沟,做出高出地面20厘米左右的种植槽。在这种限域栽培模式下,一亩地的地面管理面积只有135平方米,可以大幅度减少土壤管理的时间和劳动力成本。


    6、机械作业


    波兰作为世界第三、欧洲第一的苹果生产大国,2016年其国内的苹果购买价格只有每千克0.95兹罗提(约合人民币1.62元),去年允许波兰苹果进口后,因其生产成本之低在国内引起不小的震动。他们靠什么?靠的是高度机械化。236个中国农民不是抵不过1个美国农民,而是抵不过他的机械。在生产效率方面,人永远抵不过机械。


    按照江苏省农科院农业设施与装备研究所推荐的果园全程机械化装备,100亩的果园配备动力机械、开沟施肥、灌溉、植保喷药、割草、枝条修剪及粉碎等7大作业环节的机械装备约需11.8万元,每年可减少劳动力投入7万元以上,2年即可回本收益。


    说得更简单点,你买修枝剪的时候是买十几元一把的国产货,还是买上百元的进口货,不要说我崇洋媚外,你用过你就知道,什么能提高效率。


    7、水肥一体化


    一个水泵,一些管道,连肥带水输送到每一株果树的根系生长区域。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近乎革命性的变革,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省力化,我们只要管住电源和开关就可以了。现在加上智慧农业的运用,连电源和开关都不用管了,全自动运作。


    过去我们施肥,讲究施肥三、六、九,就是说果树施肥要分三月、六月、九月等几个关键事件施肥。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果树生长季几乎每周都要供应1~2次肥水,全年供应肥水15~20次,而每次的供应量却极少,薄肥勤施,全年总的肥水供应量加起来反而比我们少,但它所支撑的果园平均产量却是我们的3~5倍。显而易见,我们浪费得多,不光是肥料的浪费,而且是劳动力的浪费。


    8、省力化树形


    我们传统的果树栽培都采用“大冠稀植”的种植模式,一亩地从十几棵到八十几棵,树体高大,树形复杂。像传统的疏散分层形,主枝、副主枝、侧枝、结果枝组…若是没有十几年的磨练根本剪不好这种树形,修剪时先要围着果树转、爬到树下、钻入树里、上到树顶,十分费工费力。


    而包括高纺锤形、细长圆柱形、V字形在内的省力化树形都把传统的“四级”树体结构简化成“二级”结构,即在主干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结构简单,技术容易掌握,成形快,管理方便,省工省力。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